装饰是我国古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装饰这一学科并非只体现在表面,它体现在建筑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在中国古建筑中门占着重要的地位。从现今遗存下来较完整的古建筑来看,传统建筑中装饰手法繁多、装饰艺术精美的要数门了。
在我国众多的古建筑中,可以看到除了板门外,还有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门扇――格扇门。格扇原称隔扇,隔即木格,故又称格扇,顾名思义,就是指带木格的一种门扇。
一、格扇门的发展概述
格扇门的式样开始就是一种门的下段为木板,上段改为直棂窗;还有一种是将整扇门做成门框,下段安木板,上段安直棂。从《中国陶瓷全集》第六卷中我们可以看到五代时期的瓷器中就出现了格扇门的形式(图1),因此格扇门的形式早期是在五代出现。
宋朝的建筑留存至今的较前朝多,除佛寺、佛塔外,还有不少地下墓室与绘画为今人提供了当时建筑与门窗的式样。除了仍沿用板门,格扇门已经被广泛应用,山西朔县崇福寺弥陀殿和河北涞源阁院寺文殊殿都提供了当时格扇门很好的实例(图2)。公元1100年,宋朝颁行的《营造法式》中的“小木作制度”部分,列举了板门、乌头门、软门、格子门等,详细地说明了做法及尺寸并附有图样(图3)。总之,《营造法式》明确地告诉我们,宋朝建筑的门窗形式多样了,装饰也华丽了,它们成为建筑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明清两朝的建筑留存至今的数量大,类型多,保存完好的也不在少数,它们给今人展示了当时建筑门扇的大量实例。宫殿、坛庙建筑的门扇精致华丽;文人园林建筑的门扇清秀雅致;乡土建筑的门扇生动活泼,使原本具有实用功能的门成了建筑装饰的要点,成了表现建筑人文内涵的重要部位(图4)。
二、格扇门的形制
格扇门的基本形状是用木料制成木框,木框之内分作三部分,上部为格心,下部为裙板,格心与裙板之间为绦环板。三部分以格心为主,这是用来采光和通风的部分,所以用木棂条组成格网,在玻璃还没有用在门窗上之前,多用纸张或纱绸之类的纺织品贴糊在格子上以避风雨。
格心、绦环板、裙板三部分组成一长形格扇,如果格扇要加高,则在格心之上和裙板之下还可以加设绦环板,成为一扇有上、中、下三块绦环板的格扇(图5)。这种高长的格扇可以直接安装在房屋的两根外檐柱(或外金柱)之间,左右相连一扇接着一扇,但多为双数,以保证房屋的中央是可以开启的两扇格扇。有的宫殿、寺庙或者大户住宅可以使正面所有开间上满装这类格扇门,平时只开中间两扇或者居中三开间的格扇,只有在重大活动或摆大宴席之时才全部开启。
如果檐柱间的距离太宽,或柱子过高,也可以按格扇门需要的宽度和高度,用竖向的间柱和横向的上下槛先组成框架,然后在框架中安装格扇。在北方天气寒冷的地区,往往在中央经常开启的格扇门外加设一道门帘架,以防止冬季寒风侵入室内。门帘架紧贴格扇,外设门框,框内安装单扇门扇或悬挂棉布帘。这种门帘架多安设在宫殿的寝宫和住宅的住房门上。
三、格扇门的装饰艺术
建筑上的装饰原来都是对构件进行美的加工而形成的,这些构件都是建筑上有实际功能的部分。匠人们在制作这些构件的时候,对它们进行了美的加工,从而使这些构件产生了装饰美。
1.格扇门的装饰部位一扇格扇门,开启时是供人出入的门,关闭时则又是窗子。关闭时通过上段格心来采光、透气,因为古代还只能在窗上贴糊纸张或绸棉等纺织物以避风雨,所以要用木条组成比较密集的网格,工匠就利用这些木条组织成不同的花纹,而起到装饰作用。格心以下的绦环板,高度正好与人的视线接近,为了使格扇好看,工匠多在这绦环板上用木雕进行装饰。格扇的下段为裙板部分,它所处位置比较低,在一般的建筑上,裙板多不施装饰,但在宫殿、寺庙等比较重要的建筑上,为了追求华丽的效果,裙板上也用雕刻装饰,不过它的花饰图案要比格心简单得多。在很多的格扇上,往往有上、中、下三块绦环板,考虑到上下两块绦环板距离人的视线比较远,它们即使有装饰,也比中间那块绦环板简单。
整体看一副格扇门,图案和雕刻所产生的韵律感,格心和裙板的虚实对比,以及它们在阳光照耀下产生的或清晰或迷离的光影效果,为建筑增添了无限魅力与不尽情意。